动物肠内的微生物,长久以來共生在动物体内,并參与许多生理功能,例如营养吸收、调节上皮细胞的发育、免疫反应的引发…等功能 (Ref.1) 。然而,微生物如何分布在肠道内的基本特性,仍然有许多尚未描述之处。为了可以真实模拟肠道内细菌,我们藉由吴金洌老师实验室所建立的肠道红萤光基因转殖斑马鱼及野生种斑马鱼作为生物模式,研究肠道中大肠杆菌的分布情形。由于斑马鱼饲养及繁殖容易,且产卵數量多,又拥有与哺乳动物相似的重要器官,例如消化器官,故常被采用为生物模式。其中,实验室所建立的基因转殖斑马鱼,是以肠道上皮细胞专一性的启动子(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Promoter, I-FABP promoter) (Ref.2) 表现红萤光蛋白基因,得到稳定在肠道表现红萤 光且可遗传到子代的斑马鱼,因此,透过萤光蛋白的标示,我们可以很清楚知道斑马鱼肠道的位置。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知道肠道内细菌的分布情况,我们试着分離出斑马鱼肠道及粪便之细菌,并送鑑定菌种;再透过基因的构筑方式,我们得到可以稳定表现GFP綠萤光蛋白的大肠杆菌。之后,
我们利用四种餵食方式,使鱼食入大肠杆菌:
1.我们将持续稳定表现綠萤光蛋白的大肠杆菌,大量培养并離心后,以冷冻乾燥法把细菌pellet转换成固体狀,接着选用约30天大的鱼进行餵食,发现連续餵食大肠杆菌大约四天,斑马鱼后肠靠近泄殖腔的位置有微弱GFP綠萤光蛋白)的表现。
2.爲了可以观察到明显的GFP表现,我们根据文献(Ref.3) ,将離心后取得的菌餵食丰年虾,再将丰年虾餵食斑马鱼,为了确认表现GFP之大肠杆菌在肠道部位分布的情形,我们将已餵食细菌之斑马鱼进行冷冻切片,以利在
显微镜观察。
3.利用显微注射的方式将菌液打入幼鱼的肠道中,再解剖取出肠道于萤光显微镜下观察。
4.将菌液与斑马鱼置于同一培养皿中,使之食入持续表现綠萤光蛋白之大肠杆菌,再拿至萤光显微镜下观察 。综合以上结果,我们推测大肠杆菌是能够共生在斑马鱼后肠靠近泄殖腔的位置,而斑马鱼后肠泄殖腔的位置,则是相当于哺乳动物直肠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