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0年,荷兰的眼镜工匠简生父子,他们尝试把数个镜片安置在一筒子上,发现透过镜片所见到的物件被放大。他们因此发明了最原始的望远镜及显微镜。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透过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组织,发明“细胞”一词。他亦发表了 “显微术 / Micrographia”一书,内容是他透过显微镜所收集的生物显微图片。
1674年,荷兰科学家安东 ·范·列文虎克,改进了当时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的方法,并成为首位发现细菌存在的人。
1830年,英国外科医生约瑟夫 · 杰克森 · 李斯特,改良了球面晶片所映的影像不清的问题,制作出日后“複式显微镜( compound microscope )”的原型。
1833年,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这,提出我们所熟悉的布朗运动( Brownian movement )外,还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发表了他对细胞核的发现。
1838年,雪莱敦及史汪他们提出细胞学说“ 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
1872年,德国的天才数学及物理学家恩斯特‧阿贝提出“阿贝正弦条件”( Abbe Sine Condition ) ,从而令显微镜在设计过程中能达到最高清晰度。
1886年,卡尔‧蔡氏与恩斯特 ‧ 阿贝博士的合作,使德国晶镜制造者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他的镜片公司透过阿贝正弦条件制作出世界一流的显微镜,为生物学界提供观察的利器。
1933年,德国电子工程师恩斯特‧鲁斯卡,制作出全球第一部“电子显微镜 ( electronic microscope )”并于1986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对科学界迈进原子层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1938年,第一部商业发售的电子显微镜问世。
1953年,德国物理学家泽尔尼克发明了“相位差显微镜( phase-contrast microscope )”,这亦令他获得 1953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81年,德国的物理学家盖尔德‧宾尼与瑞士的物理学家海因里希‧罗勒就“ 扫描穿隧显微镜 (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的发明,和发明电子显微镜的恩斯特 · 鲁斯卡共同获得作 1986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因为扫描穿隧显微镜的出现,令世人有机会看到分子与原子的构造,揭开了物体结构的新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