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拍摄全像片需要使用具有同极化光源、高同频性、高同调性,且光束行进极为準直等良好特征的两道光束,分别称为参考光和物光,因此常利用激光做为光源。
将一束激光光经过分光镜(beam-splitter)后产生两道光束 ,使其中的参考光束经Spatial Filter(空间滤波器)后照射于全像底片;另外使物光照射所欲拍摄物体,同时经散射后照射于全像底片上。由于底片上同时接受参考光与物光的散射光之照射,这两束光会在底片上产生精细而複杂的干涉图案,
其条纹间距之数量级常可达1μm,同时光束的振幅与相位的资讯也被储存在干涉图案里,记录于底片上(不同底片将对不同波长感光)。底片再经显影、定影、漂白后,即成所谓的全像片(Hologram)。
全像片可再利用与拍摄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同激光光,重建物体的像。将激光光以与原参考光相同的角度照射,
此时全像底片就如同光栅,激光光经过全像片上的干涉条纹而产生绕射,绕射光投入观察者眼中,
观察者就会见到在原来放置实物的位置上有一个物体的虚像;如使用参考光的共轭光(conjucate reference,
指与原光波之波前形状相同但前进方向相反的光波),并设置屏幕于原物体放置处,将可观察到原物体的实像。
平面偏振光(PPL) 的意义
当光通过单一平面后, 此平面不仅限定了所有光波的传播方向,并使光的振动方向与此平面平行, 但是光的振动与传播方向还是保持垂直的关系,
依据光通过单一平面(偏振滤光片)后,变成了振动方向被限定的平面偏振光,当光通过二个互为垂直方向的偏振滤光片时,称为正交位置, 无光线射出产生消光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