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
蒸煮后的纸浆颜色一般呈黄褐色,除了包装用牛皮纸之外,不适宜作为高级文化用纸的原料。
因为高级纸张不论是要印彩色或黑白,都希望白一点,字或图案才会鲜明,为了提升纸浆白度,必须经过漂白作业。
古代因技术不好,漂白的药品也不是很好,以前最常用的是漂白粉,即次氯酸钙,后来也用次氯酸钠,
现在比较少用。现在的文化用纸都是用硫酸盐法煮出来的,颜色非常的深,一定要经过漂白,
二十世纪初期因没办法漂白,所以不受欢迎,但是自从多段的漂白技术发明了以后,就可以漂得很白。
像中华纸浆以前用到六段漂白,现在改到四段或五段漂白。在木材纸浆的漂白过程中,
一般采用氯、次氯酸盐及二氧化氯等强烈氧化漂白剂。且必须经过三至五段的漂白程序,才能漂白出高白度的纸浆。
目前纸浆厂所使用的漂白剂是一种强烈的氧化漂白剂。然而这些漂白剂除了会分解纸浆中残存的木质素,
提升纸浆白度之外,同时也会分解纸浆中之碳水化合物,使纸力降低。为了改善纸质文物的保存性,
纸浆的漂白作业必须选择对纸浆分解最少的方法
含的木质素高,不容易漂白,如果硬把它漂到白,就必须加很多的次氯酸盐,
所以宣纸纸力差、保存性差,那是因为漂白过程用了大量的漂白药剂所造成的后遗症。
所以,我们要了解纸张的好坏,原料很重要,蒸煮的条件也很重要。
古代的纸能够保存很久的原因是用很弱的碱、很温和的条件,因为木质素很少,
所以用很少的漂白剂就可以变白,但后来这些材料改变,而且基于经济上的考量,
希望在短时间内就要变白而加入很多的漂白剂,
所以现在有很多的纸张都不如古代的好,就是基于材料、蒸煮、漂白上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