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原理
荧光技术普遍的被应用在研究分子等级的结构与动态行为上,如高分子、固态表
面、生物细胞膜、蛋白质、DNA、活体细胞等领域;经过设计过的荧光 probe(探
针),藉由对周围环境的高敏感度,可即时的解析被研究系统的极化、流动性、
有序性、电位高低等相关讯息。此外荧光还有自我淬息(self-quenching)与非均向
性(anisotropy)两项通性,可利用在研究分子间的空间排列与键结情形。
一般而言,荧光分子(or fluorescence probe)可以分成三类: intrinsic probe、extrinsic
covalently bound probe、extrinsic probe。Intrinsic probe 是指待测物本身就带有荧
光的基团,待测物中本身有荧光的例子相当特殊且少见,只有少数特殊的应用,
如蛋白质上的荧光胺基酸 tryptophan。Extrinsic covalently bound probe 是将荧光
基团以共价键的形式键结在 probe 上,这类的 probe 最大的好处在于知道荧光基
团位于分子的位置,广泛应用在高分子长链、脂质、蛋白质等领域,我们实验用
的 NBD-PC 也是属于此类。Extrinsic probe 则是属于待测物以外外加的 probe,
extrinsic probe 的使用主要是考虑到 extrinsic covalently bound probe 合成的困难,
这样的 probe 通常拥有官能基与待测物去交互作用,被广泛运用在测定亲水性与pH 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