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有名的实验指出,钢液粘度有滞后现象,即金属加热与
冷却时的粘度数据不相符合(金属熔体在其冷却时的粘度常常低
于其原来加热时的粘度),合金钢的这种滞后现象更显著。在解
释这个现象时,常常使用“钢液结构不均匀性"这一述语。通常
所指的是仍然保留了的,或生成的,具有一定联系的缓慢解体的
聚集体(或晶格)。这些聚集体的组成及尺寸与钢的成分及冶炼
工艺有关。根据资料,的数据,对每一种钢都有一临界温度,
在这个温度下能够得到伪均质的熔体结构,从而消除粘度曲线的
滞后现象。此时可使钢得到最高的塑性与韧性,但钢的强度有所
下降。
这些研究证明,对大多数钢及合金来说,在加热和冷
却时其粘度(以及比电阻)都是不同的。这些人认为粘度和电阻
的滞后现象是由于熔体结构的变化所造成,而与熔体与坩埚可能
发生的作用无关。还研究了在同一炼钢设备而使用不同原料和不
同的炼钢工艺操作所得到的结果不同的问题。当然这也可以解释
为钢中非金属夹杂的影响,而非金属夹杂在炼钢过程中一般是控
制不住的。然而,很难设想,未经控制的夹杂物的偶然波动能引
起金属熔体的物理性能发生相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