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类:生命科学资讯 作者:YIYI发布
返回上一级目录跳蚤——改变人类历史的黑道昆虫
有数种昆虫确实改写了人类的历史,如加速罗马帝国灭亡的媒介疟疾的疟蚊;如果衣蝨不让伤寒热在拿破崙的军队中那么猖獗,他的俄罗斯远征的后半段不致变得那么悽惨,或许也不会发生以后的反拿破崙战争。至于昆虫对历史的正面影响,如来自家蚕的绸丝开闢了所谓的「丝路」(Silk Road),促使东西文化、物品的交流等,其实跳蚤也应是以反面效果改写历史的一员。
谈到跳蚤可谈的事情当然很多,如牠从举尾虫之类如何进化成温血动物的吸血害虫,我们如何惹跳蚤上身,最近猖獗的猫蚤问题,甚至不爱财富爱跳蚤的财阀继承者查尔斯.罗斯柴尔德(Charles Rothschild)的故事等。但因篇幅有限,在此只谈跳蚤媒介的鼠疫(黑死病)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伤痕吧。
既知鼠疫本来是如老鼠等囓齿动物的疾病,但跳蚤——更正确地说是印度鼠蚤(Xenopsylla cheopis)等——在得了鼠疫的病鼠上吸血后,又在人体上吸血,人们才染上鼠疫。但人类与鼠疫似乎很早就发生关係了,如在古代埃及人的木乃伊的肺、肝脏中,已发现鼠疫菌。据古希腊时代的记载,当摩西带着犹太人离开埃及时,因大腿部淋巴腺的肿胀——鼠疫引起的病徵之一——只能旅行六天,而被迫休止,把一週中的第七天(星期六)叫做安息日(Sabbath)的说法便从此来。
由于时代太久远,记录也很模煳,但据较正确的记录,历史上至少有三次鼠疫的大流行。第一次的流行发生于第六世纪,据《罗马帝国衰亡史》中记载,此时只在欧洲大陆,至少就有一亿人因鼠疫而死亡,但当时是否已有调查统计的体制,是值得怀疑的。第二次是后面要谈的十六世纪的大流行。第三次是十九世纪自印度开始以后蔓延到中国大陆南部的大流行,在一八九七年竟侵入到台湾。而此时才正式证明鼠疫是由一种细菌——鼠疫菌(Pasteurella pestis)引起的。
由于鼠疫和老鼠有密切关係,知道老鼠栖息范围的变化(扩大)对瞭解鼠疫的蔓延很有帮助。与我们常接触的老鼠有褐鼠(Rattus norvegicus)与黑鼠(R. rattus),其中黑鼠本来分佈在东南亚、印度,以后逐渐分佈到中东,牠常栖息于房屋、仓库、船舶等容易与人接触之处,尤其生活在船舶上的老鼠几乎只有黑鼠。在十一、十二世纪有数次十字军的东征,归国的船舶首次把黑鼠带进欧洲。另一种褐鼠,本来生活在欧亚界山的乌拉(Ural)山脉东方,以后逐渐西移,至一七二七年一大群褐鼠渡越俄国伏尔加河(Volga)侵入欧洲,此后在欧洲迅速扩大分佈范围,不到二百年竟取代先住者的黑鼠,变成最常见的家鼠。
如此看来,前述十六世纪鼠疫的大发生还是以黑鼠为帮凶的。单就英国来说,在一三四八~四九年、一三六一~六二年、一三六八~六九年、一三七五~七六年各有鼠疫的大发生。但规模最大且影响最深的,还是一六六五年的鼠疫的大发生。当时的英国经过一六六○年的恢复王政,正迈向复兴之途,在伦敦西郊开始出现上流阶级的豪邸,当时也是酒吧(pub)、咖啡屋(coffee house)的黄金时代之一,但东边的贫民区仍处于中世纪的卫生不佳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自一六六四年秋季略为发生的鼠疫,至一六六五年的暖春开始蔓延,到了七月,一些皇族、上流阶级为了避疫,开始离开伦敦。据一六六五年九月二日的记录:「本週死亡人数八千二百五十二人,其中因鼠疫病亡者六千九百八十八人。」进入秋天,虽然天气寒冷,但随着老鼠、跳蚤的不活动,鼠疫的威胁也逐渐降低,至同年十二月十四日,鼠疫的死亡人数已减少到五十多人,如此终于结束欧洲最后一次的鼠疫大流行。
但鼠疫流行期间,伦敦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人口竟死于鼠疫。祸不单行,翌年一六六六年,伦敦竟发生有史以来的大火,此大火自九月一日一直延烧到四日深夜,烧掉将近二百公顷的市区,包括圣保罗大教堂、皇家投资交易所、同业公会总所及一万五千栋以上的房屋。但另一方面,连续两次的灾难事件促发伦敦都市近代化计划,不但重建圣保罗大教堂,重新规划公路、街道及街道旁建筑物的构造、形式,也彻底改善上、下水道等。如果没有这两次的大灾难,或许伦敦的近代化还慢了几十年,如此当然会影响以后大英帝国的发展吧。